留学市场悄然生变美本早申国际学生数量强势“反弹”
年末已至,美国本科早申放榜也迎来了尾声,关于留学以及国际教育的相关话题再度引起关注。
早前,美国大学网申系统Common Application公布的早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11月16日,本学年通过该平台向美国高校递交提早申请的学生人数相比上个学年增长13.4%,提交的申请材料数量大涨22%。其中,美本早申国际学生数量暴增近40%,中国留学生仍然是美本国际学生早申主力军。
“早申”是申请美国本科的方式之一,大体上分为ED(Early Decision) 和EA(Early Action)两种,前者指具有约束力的提前录取,学生需签署协议,做出一旦被该校录取就要赴读的承诺,后者则指不具约束力的提前录取。
美本早申国际学生数量的“反弹”,被一些分析视作中国赴美留学市场回暖的一个信号;今年8月25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微博公布赴美留学签证数据也传递出乐观的信号,自5月以来,美国驻华使团向中国留学生签发8.5万张学生签证,这一数字与疫情前2019年数据基本相符,2019年5月-8月签证数量为84898万张;启德教育日前发布的《中国留学市场2021年盘点与2022年展望》报告说明,关境开放、线下复课、国产疫苗获广泛认可,留学市场正在回暖。
在一些积极信号的背后,也不可忽略任旧存在的隐忧,包括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在疫情冲击下,留学家庭信心的重建等。
对于今年美本早申人数的增加,深圳新哲书院独立董事高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可能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早申的录取率较高,经历了过去的市场普及之后,留学家庭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会更倾向于把握机会“赌一把”,冲击更好的学校。
二是世界各大高校逐渐放宽留学生入学政策来吸引国际留学生,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宣布不再强制要求提交SAT、ACT等标化考试成绩(入学必须考试),相当于申请门槛降低。
三是多国联申的比例变得很高,很多学生都会申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以前可能只有10%、20%的学生会这样做,但现在这一比例非常高,可能原本不打算申请美国高校的学生也加入了进来,使得从申请数据上来看,赴美留学变得很活跃。
此外,据了解,今年有64所高校新加入Common Application平台,也带来了早申人数的增长。
从录取结果来看,国际教育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宜校向记者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八所藤校2026届本科总共早录77名在中国学校就读的中国大陆籍学生。在美国排名前30的名校当中,除藤校外,还有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纽约大学等16所大学发放了早录offer,总共录取了578名在中国学校就读的中国大陆籍学生。纽约大学的录取量一贯在美国大学前30名中是最高的,向97所学校、270名学生发放了早录offer。
从过往已经尘埃落定的数据分析来看,美国国际学生的人数出现了较大的降幅。今年11月,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最新的《2021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0至2021学年,美国大学新增国际学生数量比上一学年骤降46%,国际学生人数减少15%,中国大陆学生人数下降14.8%,但中国大陆仍然是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生源地。
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是美国最富盛誉的文理学院之一,其录取办公室国际招生录取主任万晓峰有着多年的美国高校招生办工作经验,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从2015至2016学年以来,美国的国际学生数量就超过了100万(2020至2021学年降至91万多),其中中国学生的占比超过了1/3。一旦中国留学生人数下降,对一些学校的国际招生、收入将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因此,美国的很多高校很关注中国留学生的动态。
美国国务院和美国教育部联合发表的《美国对国际教育的新承诺》显示,2020年国际学生给美国经济带来390亿美元的收益,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数41.5万个,其中,中国留美学生创造的经济总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与一些学校面临金钱上的压力不同的是,阿默斯特学院是美国为数不多的(总共4所)在录取过程中不考虑学生(包括国际学生)的支付能力,并为所有有需求的录取新生提供全额按需助学金补助,并消除了助学贷款的高校。学院总共只有1800名学生,国际学生占10%,而国际学生的录取率仅有2%-3%,其中每年录取的中国学生一般在十名左右。
万晓峰向记者介绍,疫情期间有一些针对中国学生的舆论,可能会干扰留学生的选择,但美国的大学对国际学生一直是很欢迎的态度,并且,美国高校是相对独立的,不会受到政府尤其是总统言论的影响。去年美国政府宣布国际新生如果仅上网课不得入境美国,受到多所大学的诉讼,最终被逼撤回规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传递出美国高校欢迎国际学生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在万晓峰看来,因为疫情的缘故,真正恢复到以前自由通行的状态还需要一些时间,对于因为疫情或中美关系等原因放弃留学美国计划的家庭而言,重建信心也需要时间。
“我的总体感觉是比较乐观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对追求高质量教育的渴望不会变,美国未来仍然会是他们寻求海外留学的首选,或者首选之一。” 万晓峰指出。
与本科毕业后留学不一样的是,高中生在申请留学之前需要接受系统的国际教育,他们的留学意愿变化,往往也将直接影响本地的国际教育。
宜校创始人肖经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如果学生有国内高中的学籍,在学习普高课程的基础上学习了国际课程,这一类学生能参加高考,但从宜校接触的情况去看,他们大多还是会选择留学;另一种更常见的情况是,国内不少国际学校的学生并没有国内的高中学籍,无法参加高考。
今年申请留学的高中生,基本是在疫情之前就已经选择了国际路线的“存量”学生,较难转换“赛道”;但在疫情之后再做决策的家庭,则有一部分放弃了本科留学的打算,这也使得国际高中的招生受到了影响。
一所国际学校的管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一年里,预计他所在的城市可能会关掉10所国际学校,其中有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主要在于招生情况不理想。从他在圈子里调研的结果来看,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国际高中招生数量普遍在下降。
肖经栋也向记者介绍,在疫情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下,一些家长会转向第一先考虑就读普高,宜校所了解到的情况显示,全国2021年国际学校新高一学生估计比上一年减少了20%左右;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较大,能够支付得起出国留学费用的家庭在减少,也导致有意愿出国留学的人数减少。
高波也向强调了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他指出,经济和留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如果经济发展形势好,哪怕有疫情以及国际关系摩擦,留学人数也不会少。但目前来看,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较大,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影响。“从读国际学校,再到留学,总投入大概需要数百万,经济一旦下行,对于有些家庭而言,就可能变成了一笔‘巨款’。”
尽管整个留学市场遭遇挫折,但也出现了一些局部的火热,其中,作为留学目的地,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热度在上升,尤其是“就近留学”的港澳地区成为内地学生的热门选项之一。
肖经栋认为,从经济账来看,亚洲地区的留学费用相比来说较低,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大概在30万左右,比英美留学一年普遍要50万左右有不小的差距。
高波则向记者介绍,从他接触的学生反馈来看,选择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学生主要是出于疫情普遍控制得比较好的考虑,而且心理距离相对较近,回国(境)也更加方便。
展望未来的国际学校招生情况,高波认为,尽管招生遇到一定的困难,一部分国际学校会退出,但对头部的学校可能是“利好”,因为品牌效应将更加凸显。总的来看,在种种因素影响之下,未来留学意愿预计总体还是会保持一个稳健上升的状态。
肖经栋则认为,全国有50%左右的学生在中考后无法上普高,导致国际教育在国内任旧存在刚性需求,现在有意愿就读的人数在下降,但不会断崖式下滑。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出国留学的动力会削弱。中国的出国留学从2009年开始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一直持续到2019年,2020年开始下滑,并不完全是疫情的原因,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来考虑,肖经栋指出,“未来中国本科留学会保持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量,预估每年会在5万人左右。”